2023中国礼物|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剪纸套装上线
如果说,哪个手工最受少年儿童欢迎,那剪纸肯定能上榜;
如果说,哪项非遗项目覆盖地域最广,那剪纸也能排上三甲。
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村落中最为常见。
不论是在西北辽阔的高原,还是东南温润的丘陵地带,村里的她们都有一双巧手,放下锄头换上剪刀,平淡的田园生活里就有了诗情和画意。
图:浙江临海岭根村·剪纸艺术传承
剪纸的材料非常简单,一张平平无奇的薄纸经过打样、翻折、剪裁,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就用金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等柔软、纤薄的材料剪刻镂花。“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是将金箔剪刻成花形贴在额头或脸颊。木兰可能不会这女红,但一定很喜爱这件手作。
剪纸艺术既能用在“美妆”行业,更是婚庆、贺寿、节庆等高规格礼仪的“座上宾”,张灯结彩,贴满窗花,到处是祝福和欢喜,喜庆和祥和满溢。
更由于剪纸的民族代表性,让剪纸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元旦佳节,就让我们来聊聊传统村落里的剪纸故事吧!
1、北方剪纸:漫长冬季的精致点缀
木格窗、热火炕,盘腿一坐唠半晌。北方人的乡愁记忆一定离不开热气腾腾的火炕,尤其在冬天,外面寒风凛冽、大雪覆盖,只要关上房门,就能与呼啸的风雪隔绝。
就像长白山脚下的锦江木屋村,受严寒气候影响早早就“歇了工”,开启“冬眠模式”。锦江木屋村是康熙帝前往长白山祭祀时留下来的一些猎户、护卫兵繁衍而成的村落,满族后人在茫茫森林中生活百年,建造了经济实用的木刻楞房,如今成为“东北雪乡”的突出代表在全国小有名气。
入冬没有农活,婶婶大妈们就提前备起了“年货”。从木箱里取出红纸,翻出枕头下的厚书,里面压藏着几代人传下来的宝贝,铺开样稿,开剪今年的生肖图案。这里受满族文化影响,剪纸风格也有长白山一带灿烂厚重的民间习俗特点。
图:锦江木屋村·剪纸艺术
图:锦江木屋村·冬夜人家
等到了村里大喇叭广播起集中写对联的时候,就可以让摊平压好的窗花上墙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看,今年的窗花格外美丽。
正月里不许动针线,外面又天寒地冻,姑娘们就躲在贴满窗花的房间里,兴高采烈地玩“嘎哈啦”。嘎哈啦是东北话,在有些地方叫“羊拐”,是古代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军事演习的棋子。步兵布阵、士兵头领,东躲西藏,包抄堵截,女娃儿们的军事才能也不容小觑。要知道,《东北抗联女兵》曾经在中国军事史上写过光辉一页。
图:锦江木屋村·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节日过后,大地还未解冻,“数九”也还未到头,北方人的农闲时光还在延续。这时候,三五成群,呼朋唤侣,编筐编篓,唠点家常,就是乡村生活常态。
也许谁家姑娘出嫁,或小伙娶亲,也或许单纯为打发时间,甘肃城河村里的大娘们正在炕上比拼才艺。城河村位于“母亲河”黄河的岸边、西北名山崇兰山下,是一座四方周正的村庄,自古以来便是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势力交锋的边陲要塞。明清时期,因产销水烟商贸繁华,商铺比比皆是,供各地商人交流的会馆熙熙攘攘,书院里书声琅琅,富丽堂皇的“山西风格”大宅院平地而起。
图:城河村·手绘图 甘肃青城镇城河村曾经名“一条城”,后为纪念狄青,改名“青城”
图:城河村·青城书院
农家大院里,人们对村落历史“如数家珍”,什么大将军狄青镇守边关、慈禧太后最爱青城水烟、陕西“龙门”李自成家族如何发达……青城史话,甚至上古奇谈正在这里代代演义。
嘴里聊着手里的活儿也不停,只见红纸来回翻转,纸屑簌簌而落,一会儿就满炕的动物、花卉活灵活现。这些妙趣横生的窗花贴在几何图案的木格窗上,在红彤彤的火炕上投下或深或浅的冬日光影。
图:城河村·农家剪纸
论说书讲戏,华北地区的村子里更多传奇。华北平原历来是军事必争之地,一代代王朝在此写下千古吟诵的篇章。这里地势平坦,沃野千里,人口稠密,在联排大宅院里,人们听台上铿铿锵锵的戏文,也见证过草根变英雄的历史,闲暇时刻就将这些听来的、看来的,剪进纸里,贴在墙上,图个喜乐。一眼望去,好似“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幕谢去,生活依旧欢乐地继续。
图:北方城村·民居墙上彩绘的戏曲人物剪纸。戏曲人物是蔚县剪纸流派的代表风格之一
在华北平原联通山西的重要通道上,就有一座防御功能完善的西古堡村,青砖铺地,纵横交织,狭窄的街巷串联起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居大院,其瓮城古堡格局保存至今,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独特的代表。
图:西古堡村·街巷和民居
2、南方剪纸:江南水乡里的传奇佳话
剪纸的艺术风格,能反映地方的风土人情。北方剪纸多粗犷、豪放,南方剪纸多细腻、娟秀。鱼米丰饶的江南水乡,孕育了一个个耕读传家的村寨聚落,也编织了一段段名流士子的传奇佳话。这些都附着在薄薄的宣纸上,慢慢展开,才能读出它背后的连绵不绝。
图:高椅村·折扇剪纸
图:岭村村·剪纸教学
湖南高椅古村位于巫水河畔,这里的剪纸作品以艺术家黄杏为代表,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福禄寿喜,以及古建筑等丰富的乡间风物、乡土民俗都是她创作灵感。她希望能有更多孩子们来学习这门技艺,希望剪纸能与高椅村的竹雕、傩戏一样受人追捧。
图:高椅村·剪纸传承人黄杏在剪纸
高椅村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师椅而得名。这里曾是湘黔周边水陆交通枢纽,是历史闻名的烟土之路的必经之地。数百栋“窨子屋”聚集在“太师椅”的坐垫上,不疏不密,高高的马头墙在山水映衬下充满灵动神韵。
图:高椅村·马头墙和马头墙剪纸
在浙江缙云县河阳村,有一座老宅改建的民俗陈列馆,其中一间为剪纸艺术展览室,“朱氏后人”朱松喜老人正在这里演示他的“独门绝技”。他是省级非遗“缙云剪纸”的传承人,也是“河阳朱氏”晚辈里的佼佼者。
河阳朱氏自始祖建村起就在此繁衍,始终尊祖训、好读书、善商贾,一度兴旺发达,创建了辉煌的宗族庄园式的古建筑群。
据家族族谱记载,河阳村始建于唐朝,朱氏兄弟于公元932年迁至缙云县,取祖籍河南信阳各一字,命名“河阳”。有史可查,裔孙们共考中32名进士,宋元两朝就考中8名进士,为此还修建了一座“八士门”,今人不论婚嫁、升学、外出都一定要从此门经过。
图:河阳村·古建航拍
朱氏后人的昂扬斗志精神和家族“奋斗史”一脉相承。朱松喜老师们的努力,也让“缙云剪纸”跻身中国剪纸的流派。他们的剪纸作品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技法上也不断精进,形成阴阳结合、脱形取神的风格。尤其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不剪面部五官,通过剪影体现神态动作,开创一派写意风情的江南style。
图:河阳村·文翰公祠,现开辟为河阳民俗陈列馆,此为剪纸艺术展陈室
可喜的是,剪纸艺术在河阳村得到有效传承,朱松喜的女儿朱耀红利用自家民房开了一家民宿,主题是体验剪纸艺术,不仅推广了剪纸艺术,更传播了河阳文化,是赓续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映。
3、文创剪纸:用非遗展示非遗
当普通剪纸上升为国家级保护名录的艺术,经过剪纸艺人的一代代技能钻研、推陈出新,剪纸的艺术内涵和创作水准无疑得到进一步提升。
河北蔚县西合营镇苗家寨村的剪纸艺人任志国,师承其父——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任玉德先生,于2004年,以家乡民俗“打铁花”为创作灵感,设计了“打树花”的剪纸作品。
打铁花是蔚县的传统民俗,人们将融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迸溅形成万朵火花,然后像放烟花一样许下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因形如树冠,又称“打树花”。这幅地域风格浓厚的剪纸作品获得了多个奖项。
图:“打铁花”活动和剪纸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权威展示平台,自创建以来,便深度挖掘村落文化,并将之推广传播。
2023年,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延续四年来提供公益文创作品的思路,选择河北蔚县剪纸《打树花》,并搭配两个吉祥寓意的“福”字,为您送去一份新年贺礼。
我们邀请了河北蔚县西合营镇苗家寨村的剪纸手艺人任志国,共同策划、制作了精美的剪纸文创套装。
方正、黑色深沉的包装表达着传统村落皆有深邃、悠远、古老的历史。黑色之上,火红色的腰封平添喜庆,象征着传统村落也可以拥有无限的活力。
红色腰封之上金色的logo十分鲜艳,@中规院@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表达着我们坚持守护村落的决心。
小心翼翼地翻开,剪纸“打铁花”赫然眼前。这幅精美万分的剪纸是任志国2004年创作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河北蔚县西古堡村民俗“打铁花”。这幅地域风格浓厚的剪纸作品获得了多个奖项。
主幅剪纸左侧,有“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渊源以及剪纸艺术的价值。别忘了拿起手机扫一扫,这里有可以让你随时随地遨游村落的小程序端入口。
主幅剪纸右侧,是传统剪纸的喜庆意象,即花开富贵、连年有余。一个“福”字,变化出万种形态,不变的,是祝福的最本真心意。
2022
回顾一年,
我们始终耕耘村落。
2023
新的一年,
我们整装待发,
去触及更多村落,去了解更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