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规“乡路,路漫长——专访安徽省住建厅总工程师宋直刚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髓,是每个人心中最真切的乡愁所在。自2012年以来,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各部局分4批将4153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期,住建部又积极开展了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推荐工作。依此,全国各地不断提高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意识。然而,传统村落该得到怎样的保护、又该实现何种发展?为此,China-Up记者在安徽省住建厅总工程师宋直刚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数字博物馆团队调研安徽绩溪期间,对其进行了专访。

安徽省住建厅总工程师宋直刚认为,保护传统村落并非原封不动地将其视作文物一样隔离起来、静态保护,其实它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保护与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发展才能保护。很多传统村落衰败的一个原因便是它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传统村落的发展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但应该保证社会资本不能极度商业化,也不能冲掉传统村落原有的“淳朴”。

China-Up: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村落发展与原住民之间的关系,保护发展是否就意味着这里的农民应该搬迁?

宋直刚:有“民”才有村,传统村落必然有村民

传统村落必然有自身独特的底蕴,而当地的村民必然是构成这种底蕴的一部分。因为是“村”,所以必然有“民”。但如今一个扭曲的走向便是,当大部分社会资本一涌而进要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时候,地方会将“保护发展”的概念简单化,即让当地的村民全部搬迁,结果必然是这个传统村落已然是一具空壳,没有灵魂,更没有底蕴,和再造的旅游景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而这一做法也与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初衷——讲好村落故事——南辕北辙了。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村民想致富过上好日子,总不能在传统村落中坐等黎明的曙光吧?国家财政部拨款300万给传统村落用于基础乡建和环境整治,但后续的发展该如何进行,村落应如何实现永续发展?如何让昔日的传统村落成为游子都想回归的故乡?如何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不辞远道而来?关键还是要靠当地政府和人民“巧用资源、自力更生”了。发展是关键,产业是重地,这是村落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让心回归的保障。每个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绝对不是千篇一律的简单复制,而是“因地制宜”四个字的极致发挥。

China-Up: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是否就意味着所有建筑都应该整齐划一,都应该修复成最古老的模样?

宋直刚: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不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是一段历史留下的无限轨迹传统村落中民居建筑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永续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建筑技艺的组合。一个村落现有的民居建筑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层次,可能有唐代风韵、宋代特色、或是民国印记。

从古至今,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享风水之道,在选址、空间格局上都有科学之理可寻,它不仅有利于避免自然灾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而对于传统民居建筑,首先能保护的就保护,能修的尽可能修。但在没有修复价值和必要的情况下,农民也可以自建房,但不能改变村落的历史空间形态,而其建筑风格仍要与村落整体环境风貌保持协调一致。某种程度上,我们叫停传统民居翻修,并非让他停止,而是教他科学。

China-Up:如今,现代生产方式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传统村落,村民在极力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而整个社会又在大力地提倡传统村落的保护,您觉得这两者间该如何博弈?又该如何寻求破解之道?

宋直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民意识观念翻新之间的硬碰硬,要想握手言和,需要一定程度的让步

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以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理念便越发深入人。而此前传统村落保护意识的薄弱加之农民观念的不断更新,促发了原始传统村落逐渐向现代化过度。在没有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农民新修的房屋与原村落整体风貌严重相悖,格格不入。传统村落已经被新式建筑和生活方式撕开了一道口子,如果继续将特色全失。

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村落,外界赞叹美哉、妙哉,但深处其中的农民却向往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间,想要追求更现代化的生活。而如今传统村落最古老的、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房屋建筑也许是受经济条件所限才幸免留存下来。

想就此叫停正在拆建的传统民居,除了社会资本的适量引入,民间资本的入驻也是可行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传统村落首先要叫停拆除,留住现有的传统建筑与村落格局。

村落农民思想进步,极力改善生活质量;而社会上部分喜好传统建筑的文人又梦寐“返璞归真“,想要留住传统气息。在对峙的交叉口,也许政府会被迫成为一个中间人,协调原住民与文化富人间的认知差,将现有民居扭转给文化富人租住,尽量尊重建筑原貌,而原住民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个过程不是农民与文化富人之间的随意交易,而是在政府指引下,完全遵照政策和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正规交易。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传统村落住的都是”现代人“,在精神层面上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也许未来,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与格局的保护与发展能找到一个最佳的运行模式。

China-Up:传统村落发展要适当引社会资本入驻,那社会资本与传统村落之间该如何磨合,这个密切度应该如何把握?

宋直刚:引入社会资本的理想状态就是去商业化,就是现代与传统碰撞仍然能产出和谐的火花

对传统村落的发展而言,引社会资本入驻在所难免,但农民跟社会资本间的磨合和适当妥协也许是其中最值得考量的事情。

前车之鉴,很多最初令人神往的原始村落,在被世人发现开发之后,便逐渐趋于雷同。村还是那个村,只是发展到最后让人觉得似曾相识,不是千城一面,或许也只能让人唏嘘“千村一面”。传统村落的发展必然要始终把握方向和“底线”,避免传统村落最终发展成商业气息浓厚的景区。

社会资本的引入要结合当地特色,而非反客为主。如果将旅游产业引进来,它一定不能冲击原有的村落感,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影响不可避免,但更多地应该是“同一屋檐”下的和谐与不失原则的“握手言和“。旅游业要从村落特色产业入手,充分激发村民用“手艺”、“绝活“带动村落的发展,旅游是外壳,特色产业才是真正的核心,这也正可以避免不同传统村落发展同质化趋势的产生。

并非每个村落都适合发展旅游业,但几乎每个村落都应该引入社会资本来发展。基于后续考虑,我们更希望引入文化类的机构、企业入驻,而这其中必然也会涉及到一个“走向“和”度“的问题。引入企业发展要避免功利性、纯粹商业化,避免对传统村落涂脂抹粉,破坏原有淳朴之风。村落与企业之间的平衡关系、合作程度不仅需要政府来把关和协调,也需要当地村民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权利的捍卫。

社会资本引入,企业入驻和传统村落之间关系的最好状态莫过于,两者相互融合发展,即两者遵循同样的发展规则,受着同样的条框约束,各方都不能打破规则自行发展。

China-Up:就安徽的传统村落而言,它们未来的命运是什么,靠什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宋直刚:村民拿手绝活汇聚成的个性产业才是推动村落保护发展的源动力

传统村落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概念,靠深度挖掘定位个性产业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一夜暴富实属空中楼阁。

要永续发展,最初设想的理想状态便是以旅游为渠道,各地特色产业为核心。横向来看,不同村落有待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各不相同。就安徽而言,由于历史迁徙的原因,黄山休宁县下辖有些村落擅长养冷水鱼,不仅供观赏还能加工外销。而与之相反,其它的村落有的以种植、加工茶叶等作物为主;有的以水稻种植与稻米加工业为主;有的种植有机蔬菜等等。纵向来看,一个村落内部不同农户又有各自的拿手活,有些世代以木雕为艺,有些传承着祖辈的卷烟秘诀,有些独享棕毛制品的门道,有些保存着世代厨艺九碗六,有些延续着前辈的糕点加工手艺等等。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村落产业的发展必然取决于村民的“拿手绝活”。

如何在新时代下寻找传统产业最合适的发展路径,也许才是村落保护与永续发展的首要保证。安徽省“十三五”六件大事之一就是传统村落的保护,安徽省厅一直在围绕当地地方经济,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路径。期间并没有急着大规模地引入社会资本,而是举大力去调研各地特色、做个性发展计划。而不同村落的发展计划有共性,也有个性。目前中规院曹璐等人正在安徽某村做示范点,然后由点到面逐层展开。

China-Up:您认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是什么,博物馆的建立对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何价值?

宋直刚:数字博物馆要讲好村落故事,充当好“把关人”角色

 

数字博物馆是对传统村落文化的深究与挖掘,其中最难的莫过于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将所有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选址格局等方面串联起来,尽力彰显村落本有的价值和意义,而建馆的最终目的也必然是为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很多传统村落藏深山之中,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却不可避免地忽视了自己本有的价值和特色,更无从谈论“发展”二字。如何让本有的价值大放异彩?除了需要规划设计的指导,更需要数字博物馆全方位的调研和深度的挖掘。

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不仅是将传统记忆以数字的方式存储和呈现,更现实和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传统村落发展中社会资本的引入“把关“。简单地说,数字博物馆在调研过程中已将不同村落的特色产业进行了鉴别,最终以数字化方式向人们展现整个村落更为全面的信息,社会资本在引入之初便已从数字博物馆中窥见村落未来可能会发展的产业,这样的资本入驻就更有针对性和特色化了。

 

中规院信息中心数字博物馆团队在安徽绩溪县尚村建馆成功向空中无人机挥手合影留念

传统村落要发展值得所有人精心规划,但其中最值得担心的就是他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失掉纯真的商业景区?一旦油开爆了,味道就变了,每个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不同村落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正确导向和目标,然后加强监管、监管、再监管。

 

安徽省住建厅总工程师宋直刚与中规院信息中心数字博物馆团队调研安徽绩溪县尚村

 

尚村板凳龙舞-1

 

尚村板凳龙舞-2

 

安徽绩溪县尚村摄影基地建立

 

安徽绩溪县尚村棕毛制品传承人

 

安徽绩溪县尚村特色农产

 

安徽绩溪县尚村返乡创业年轻人  “九碗六”厨艺传承人    周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