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4|历溪老冯的幸福日常
2017-12-21 请叫我单词君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开馆在即,将是集中展现优秀中国传统村落的数字化平台,是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村落的舞台,是世界了解中华农耕文明的窗口。它究竟收藏了多少臻品,接下来的几期内容,我们将为您一一揭秘安徽馆里的特色宝贝。


“我叫冯国茂,熟悉我的人都叫我老冯。”这是初次见老冯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历溪人老冯今年有五十多岁,个子不高,古铜色脸庞,笑起来一双眼睛十分有神。老冯很开朗很健谈,村里开始搞旅游时,他响应很快,第一个开起了农家乐。名字取得也琅琅上口,就叫“历溪人家”。

历溪水街
老冯开农家乐的屋子就是自己祖传的老屋,被修整后一次最多能住二十来个人。“人多的时候我就把游客分散到其他人家里。”和别人家只经营食宿不同,老冯还兼职干起了“向导”。以前上山干农活,老冯就爱四处去溜达,采石耳、灵芝,历溪当地盛产各类药草,是有名的御医之乡。“那时候也不觉得是探险,就是好奇嘛。”
航拍大峡谷景色
历溪有个著名的牯牛降,奇险无比,老冯就爱去峡谷里探险。他还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在峡谷中遇到过的惊险事,一次是救了一头被金钱豹追击受伤的麋鹿,一次是差点被发怒了的长毛猴攻击。“我们爱户外运动的都喜欢保护动物,其实动物看到我们人也是害怕的。”说起户外的事,老冯侃侃而谈,还拿出手机给我们翻看带游客上牯牛降的照片。
老冯人很聪明,爱钻研爱琢磨。祁门红茶在世界享有很高美誉,“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为发扬祁红美名,老冯自己在山头上开了块地专门种植茶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对老冯而言,祁红的制作工艺是祖传的,茶树叶的品质就需要精益求精,“我们历溪就是山地林木茂盛,温暖湿润,云雾多,适宜茶树生长。”谁去了,他都大方地泡出一大壶来,管叫你喝饱。
老冯老屋的墙上,四面全是各个户外俱乐部的标志,这让他颇感自豪。指着墙上那些个名字一个个给我们讲,见我们似懂非懂,又从里屋里拿出自己的宝贝——一根登山绳,现场演示如何安全进行户外活动。“多出去跑跑没啥不好的。”说到得意处,老冯又嘿嘿一笑,露出山里人独有的憨厚和自豪。
老冯展示他的登山绳
历溪自然风光秀美,粉墙黛瓦掩映其中形成别具一格的徽派风情,不少电影电视剧都在此选外景。老冯没事儿的时候也爱去凑热闹,客串群演。他兴奋地拿出来那些当演员时的照片,身穿红军服,真有红军战士的范儿。
如今老冯手上也算宽裕了,在县城安家置业,儿子儿媳都住县城,不常回村里。但他还会经常回来,种种茶,爬爬山,接待远道而来的游客,他觉得这种生活十分惬意。
除了以上老冯提到的祁门红茶、御医馆,历溪还有鼎鼎有名的目连戏,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连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承担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系列工作,组建跨界联合团队从村落保护研究、试点村落建馆实践到系统开发建设,致力于挖掘和展现中国传统村落的美和智慧。目前我中心正在承担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申报、评审和展示系统的开发建设和运维工作。在安徽黄山宣城等10余个村落,数博工作组围绕村落格局、传统建筑、非遗文化、生产生活等展开调研和编制,出色地完成了素材采集、无人机航拍、村落纪录片摄制等重要工作。请扫描二维码欣赏。


·感谢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微景天下(北京)公司的贡献和投入,感谢安徽省住建厅、黄山市、绩溪县各区乡镇级政府对团队的支持和协助。
建村智慧
历溪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坐落于历山南麓群山环抱,古称舜溪。村中王姓人家,于宋朝从祁西山口迁此定基,世代聚族而居,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历溪王氏为王璧八子思谅之后,于北宋初迁居历溪。该村建于南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称舜溪。
舜溪桥影
古人于村北营建防风林,长达数百米,形成一道绿色屏障。防风林至今郁郁葱葱,古樟、银杏、红楠、香枫、黄檀、花皮槠等数百株古树至今生长良好,其中一株千年古樟,冠如华盖,粗至六人合抱。
村落概况
千年古村历溪是祁门红茶的主产区,戏剧活化石目连戏的发源地;是闻名的御医之乡和天然的吸氧氧吧。
历史上历溪村自古以来就有十二景,至今保存完好的有舜溪桥、镇南祠、目连戏、合一堂、千年古樟、古树林、御医王琠墓、悬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合一堂和水口林。

合一堂又名“五凤楼”,是明朝御医王琠荣归故里,皇上御旨所建,正门口的汉白玉抱鼓石是民间仅有的一对。
村头水口林规模宏大,百年以上的古木就有300多株,参天错落的千年古树林是华东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古树群,堪称一绝。
非遗项目
目连戏
连戏是古傩戏的一种,而祁门县目连戏在中国戏剧史上有很大的影响,被称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比京剧早200多年,现已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唐代以来,祁门各地的僧寺和道观一直很兴盛,宗教气氛浓厚,祁门西路也流传着一个“萝卜救母”的故事,到了明代祁门人郑之珍笃信佛教便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向善,于1579年撰写了《新编目连戏剧救母劝善戏文》,该剧共100折,大演要7天7夜,小演也要3天3晚。
戏剧内容叙述了当地一个大善人傅相,礼佛行善、济孤扶贫,其妻刘氏青提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萝卜孝母情真、地狱救母,经过六道生死关,遍寻十层阎罗殿,终于找到其母,并劝其从善,将母亲救出地狱,大力宣扬佛教向善,劝人忠孝的思想。虽有很多迷信色彩,但其中济孤扶弱、爱护生灵、孝敬父母、勇敢无畏的事例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在历史上有八大目连戏班最为著名(祁门的“马山班”、“历溪班”、“地班社”、石台的“大宇坑班”、“高田班”、“同乐班”以及婺源的“舞鬼戏班”)其中就有我们历溪村的历溪班。
残缺的戏本
风景名胜
牯牛降风景区位于祁门与石台县交界处,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
牯牛降以峰为体,花岗岩奇峰林立。牯牛石结构奇特,造型美观。"飞来石"巨大园溜,立在另一巨石之上,中间仅一点支撑。"天狗望月"石有圆圆的头、长长的嘴,支着前腿扭头向天,还有两块平整的巨石相叠而成的底座。其它如乌龟拜寿、石蛙跳天门、二仙弈棋、王母梳妆、中华石、渡仙船等等。
历史人物
村中古代出了不少名人,最出名的两位都是明代人,一是御医王琠。他自幼研读《素问》诸书,得医学之奥妙,治病不泥古方,有《医学碎金》、《意庵医案》等书行世。他于明嘉靖年间闲游京师时,适逢皇太子得怪病,京师名医均束手无策,王琠药到病除,由此深受皇帝宠爱,被授为太医院官,名闻京师。后荣归故里,皇帝赐其仿宫廷建筑形式营建“五凤楼”。
另一位是木商王世顺,富甲一时,村人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是其假冒皇太子,巧做木材生意赚了3船金银的故事。据说,当年的京城南京城墙倒了40丈,皇帝为了惩罚王世顺冒名欺君之罪,让其出资修复城墙。如今在南京古城墙的一些砖块上,还刻有王世顺的名字。
特色物产
祁门红茶
简称祁红,是中国历史名茶,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祁红是在初制中经发酵工序加工成的茶叶,泡出的茶汤和叶底均呈红色。香味似水果,又蕴有兰花香,国际市场称其为祁门香。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英国王室视其为“茶中英毫”和“群芳最”。
·安徽历溪数字村落馆已成功通过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技术性审查,期待开幕。

身未动,心已远,是否遗憾没有机会亲自去历溪?不用担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手机端上360度体验历溪全景。
历溪360全景体验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安徽工作组特约记者孔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