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有一个神秘的土楼王国文末有彩蛋,我们带你漫游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 2018-01-29
“春去秋来,海棠花开。你是否已经化作风雨,穿越时光来到这里。”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不仅为观众讲述了一段凄美的故事,更无形中“安利”了福建土楼IP。在人们眼中,土楼如同巨量级的四合院,蕴含着某种远古的神秘之感。福建永定区洪坑村就是这个名副其实的土楼王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洪坑村于福建西南部,处闽粤交界。临山丘远眺,似绿荫丛中“流趟”出了一支远古的神秘村庄。西临笔架山,拨开云雾见青天;东倚大坪坝,溪水簌簌过村间;南邻六联村,人间烟火土楼前;北连大窠山,巍巍青山密密绿林。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雨量充沛所造就的茂盛植被,掩映着土楼世家,包容着农田、小桥、流水和人家。构成了一副层次分明的山水人间画卷。山环水绕,乃祖先风水理念的极致。幢幢土楼,方、圆不一,千姿百态,聚落而居,犹如天工散落人间的远古遗珠,秘境丛生,古味尚存。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武夷山脉蜿蜒而来,成为了洪坑的天然屏障;洪川溪水如玉带缠绵轻柔,流于土楼门前,环绕着整座村落。清晨,农忙的队伍穿河水小桥而过,采茶;傍晚,聆着流水潺潺,归来。谧静、闲散成为了土楼最温情的记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追忆先祖,相传比干之子为躲避纣王,避之于山林中,故名“林”姓。晋朝,林姓又从徐州辗转至福建洪坑村。如今,洪坑村以林姓客家族为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林姓至此,千百年间村落不断繁荣,形成了今天土楼群林立的洪坑。以林氏家庙为中心,洪坑分为南北两座土楼建筑群。北为日新学堂、西成、东升、如升土楼群;南为天后宫、朝阳、福兴、玉成等土楼建筑群。南、北、中,在这个土楼王国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明教明理格局。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漫步古朴的村中小石子路上,抚摸着夯土外墙的土楼,似乎在沧桑的墙体中可窥探其中的点滴精华。土楼建筑在中国独树一帜,其建筑风格有独到之处。土楼顾今人怜后裔,在满足当时居住需求下,还会留出适当的空余作为家族后裔的生活空间。土楼或圆或方,“四面围城”之中凝聚着血缘、宗族与团结的初心和愿望。而土楼建造之初,也会选择靠近本宗族的居住地,原因便是希望困难之时相互援助。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洪坑于2008年入世界遗产名录,2012年又得到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头衔。洪坑土楼群之间又有自然八景作为点缀。自明清至今,八景犹存。自号“笔架山老人“的林秉忠就曾赋诗“笔峰隐隐路迢迢,朝夕常看未觉遥;小涧通溪声滴滴,大风扫叶影飘飘;采薪妇女腰悬斧,放牧儿童口唱谣。日落西山将傍晚,樵歌互答伴鸣蝴。”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十番音乐,洪坑客家独有的神秘韵调。一曲“怀古”,夹杂着众乐齐鸣,萦绕在山水、土楼之中。一片细竹林前,三五成群奏乐。琵琶琴撩动丝弦缕缕,灵动透彻婉转绕于秀林山水;五指掌于三弦间,古典顽皮的乐曲跃然而出;琴弓摩擦琴弦,二胡忧郁的音符绕指间。多种乐器和鸣而出,以古老的音乐描绘着客家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情趣。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洪坑这座土楼王国,留存着千年历史的丝丝印记,在岁月沧桑与今人思乡间镌刻着回忆。洪坑木偶,十条丝线提着16厘米的木偶,于四指翻飞间,木偶四肢灵活摆动,生、旦、净、末、丑重现着历史故事,宣扬着忠良国家、孝顺父母的祖先理念。洪坑,煮一杯清茶,等待你探索未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图
旅游小贴士:洪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村内景点:振成楼(土楼博物馆)、福兴楼、林氏家庙、如升楼、福裕楼、奎聚楼、观景台等。路线:从厦门出发,经沈海高速公路向龙岩方向驰行,上厦蓉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到永定土楼群。传统美食:豆腐干、永定牛肉丸、芋子包、永定干菜、酿豆腐、牛杂、鸡酒、烤烟、酿米酒。特色文化:十番音乐、木偶戏、纪念妈祖等。
漫步中国传统村落,我们愿以独特的视角和多元的形式,带你回到一个个记忆深处最难以忘却的村落。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唤醒你我内心深处热爱传统村落、传统文化的基因。此刻,愿浮世万千中你我都是一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守护者!